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62|回复: 1

[千年古镇] 石牌古城地理人文沿革考略

[复制链接]

25

主题

20

回帖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9-4-6 19: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牌古城地理人文沿革考略
李勋明


石牌镇为汉水中游重镇,郊郢古城捍门,荆门城市水口。从卫视图上看石牌镇地脉源之荆门西北圣境山主峰真武观,一脉东下,蜿如游龙,腾入汉江,襟带三湖,生扶一镇烟火,吐纳千帆往来。百千年来,斯地或城、或县、或军、或荆、或台,皆物阜民丰,长发其祥!让我们走进石牌古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穿超千年古城。

石牌古城紧邻现石牌镇西,城垣周长七里,城垣高1.5至4米,宽10米至20米。是荆钟汉水沿岸现存规模最大的秦汉古城遗址。史料记载颇多,存疑亦多,综述如下:

一、石牌古城为“权城”说:《禹贡》:“荆州之域,职方尔雅,亦属荆州。周为□国 、权国,后为楚所灭,遂为楚地。(鲁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9年)传,楚武王克权,先攻江汉平原西部,设置权县(建阳西南古权城),任命斗缗为权尹(权县的长官)。后来,斗缗叛变楚国,楚武王派兵包围权县杀死斗缗,再将权县的百姓迁到那处,当在今荆门东南,改派阎敖治理那处。《水经注》:权水出章山东南,流经权城北,古之权国也,亦即那口城)。关于那口城,有说在沙洋县后港,显然与以上史料不符。

清同治六年《钟祥县志》记载,石牌古城为“兰水城,本编县之兰口聚,东汉初下江兵曾据此”。但是荆门几部州志均未提及“兰水城”。笔者反复思索,“那”与“蓝”同音,“蓝口聚”、“蓝水城”、“那口”三个名字可能实为一地,即“那口城” 。但是,由于《水经注》说权水出章山东南流经权城北,给石牌古城为“权城”蒙上了悬疑。其实,当我们弄清了古“章山”地名演变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查有关章山史料;《方舆纪要》“章山城在州东北,本长林县地”。此章山当在今钟祥地,即现在的北山(百顷山、慌忙山)。《括地志》:“章山在长林县(今后港)东北六十里,县盖以山为名” 。此章山当在州南之内方山(马良)。据此,则隋之章山县,在荆门北。汉之章山县,西魏之章山郡,在荆门南(马良)。唐朝时章山县又在荆门东北。如此,古章山有三处,其中一处在荆门西北鸡头山(圣境山北),一处在荆门东北的今北山(古名百顷山),这两处山脉水脉皆左陪右傍石牌古城地理来脉而入汉水。所以石牌古城南北来水均为章山来水,符合《水经注》“水出章山东南,流经权城北。”亦佐证了石牌古城为“权城”和“那处”。

二、石牌古城为 “编县”“当阳”说:关于编县,在荆门历史建制沿革中“编”和“鄀”是最早出现的两个地名。《荆门州志·古迹》:编县城在城东六十五里,毁于晋,南齐九年复修。《汉书·地理志》:编县有云梦宫。《后汉书·郡国志》:编县有蓝口聚。晋隆安中移治荆门西,《太平寰宇记》又说晋隆安五年,刺史桓玄立武宁郡于编县故城。《荆门直隶州志》载:“〔编县〕西汉邑”。 “编县城在城东六十五里”。综合史料,编县除晋隆安中移治荆门西和荆门北许茂城之外,其治均在石牌古城。

关于当阳,《荆门直隶州志·沿革》载: “当阳,邑在荆山之南,南郡之北。春秋时本楚境,秦置郢县,属南郡。汉析江陵地,别置当阳。汉时当阳并荆门地,古城在今州治东。州治东南有古权城,杜预《左传注》谓‘权国在南郡当阳’,非今之当阳也”。另,中国古代带“阳”的地名,南必有水,即水北为阳。如洛阳,据洛水之阳。益阳,据益水之阳。建阳,据建水之阳。而当今玉阳山下之当阳位于沮水之南,岂能称阳,故宋开宝中(公元555年前后)才称“当阳”。从卫视图看历史上的古城一脉直入汉水,南部有长12公里,宽11公里为浩浩湖泊(见附图),按中国古代风水学评析,石牌古城独据水北之高,正当阳地,“当阳”名符其实,古“当阳”名由此而生。至于荆门城南当阳、袁集当阳、育溪当阳、今玉阳山下之当阳,均由石牌古当阳西徒之名也。《水经注》:“沮水又东南迳当阳县故城北,城因冈为阻。其故城在东百四十里,谓之东城。”石牌古城刚好距今当阳城一百四十里。石牌古城为今当阳东城古当阳无疑也。

三、石牌古城为 “安居”“荆台”说:《荆门直隶州志》载:〔安居〕梁置。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居为荆台,属玉州。大业元年,改荆台为昭丘,寻废。唐贞观八年,以荆台归并荆门。《隋书·地理志》,‘安居县,梁置,隋开皇十八年改荆台,大业初,改昭丘,寻废,入当阳县’,则安居、荆台实一城也。”《光绪湖北舆地记二十》:西魏承圣末(公元555年前后),“西魏度安居、长林属之”,隋开皇十八年(公元609年),“改安居曰昭邱。大业元年(公元609年),改昭丘为荆台”。 石牌古城为 “安居”、 “荆台”基本无争疑。

四、石牌古城为 “销城”说:二00二年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一批秦简,J1-16-52简文:“鄢到销百八十四里,销到江陵二百卌里。”引起不少学者研究销城的位置。广东史学者林少平认为销城在销县的历史沿革中,被划归便侯国,成为便侯国的都城,也就是自后的编县城。历史上的编县故城有两处,今漳南县境内许茂城,古也称编县故城,是晋时所移治。汉编县城在荆门州东六十五里,即荆台故城左近,今钟祥市石牌镇荆台村东。《大清一统志》引安陆府志记载:“汉水自宜城县泰山庙入钟祥县境,南流一百二十里过府城,又南流六十里至石牌镇。”这一里程与里耶秦简J1-16-52所记载的“鄢到销百八十四里”,折算后相差无几。石牌是历史古镇,位于汉江西岸,完全具备水陆转换地的条件。所以,销城在此地当无误。

综合以上史料,石牌古城历史演变大致是;鲁庄公十八年武王克权,迁权于东南那处(石牌古城)。秦置郢县(编县),西汉置当阳,梁名“安居”,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居”为“荆台”,大业元年改“荆台”为“昭丘”(此昭丘可能是当阳西徒后沮水边之昭丘,今当阳城东南七十里)。唐贞观八年,荆台归并荆门。明嘉靖十年名石牌。

石牌古城历史上为什么有十多个行政地名,其城池规模在荆钟汉水沿岸最大,且千年人气不衰,除了军事战略位署外,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地理位置三面环水,土地肥沃,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宜于农耕渔业,堪为鱼米之乡。二是水路八方通瞿,利于物流集散,凝聚财气人气。三是占据荆门古城水口码头,古竹陂河紧邻城南流过,荆门古城商贸进出水路离石牌最近,所以石牌的经济繁荣与荆门密不可分。清朝中晚期荆门商贸发展到顶峰,故石牌也达到空前繁荣。水陆舟车,辐轴云集,商贸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民国初年,石牌镇有大小商户700多家。有一首诗描述了古镇街巷布局曰:“一观三庵六大庙,三门四楼两座桥。五关十街土城环,魁阁宝塔凭栏眺。祠堂会馆清真寺,当铺书院福音堂。商家餐馆密如林,数十粮行日夜忙。货船如蚁聚码头,梨园频庆古戏楼。”据现街办周书记引用老人回忆言:“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是当年石牌繁荣兴旺的真实写照,“千人朝拜”形容岸边拉船的纤夫多,“万盏明灯”形容通宵营业,灯红酒绿。

咸丰年间,汉水河道东移,临近镇南的竹陂河道亦南退,近百年来,随着陆路快速发展,水路优势弱化,加之上世纪战乱人祸,使石牌商贸走向衰落。值得庆幸的是古村镇将全面消失的时侯,石牌古镇罕见的保留了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500米的明清街区建筑,其价值弥足珍贵。它将是石牌人留给子孙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物资财富。倘能合理保护利用,石牌将成为江汉地区任何城镇都无法超越的风情古镇,其旅游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华。

阳春留胜事,千载有遗风。历史证明,不论岁月如何变换,石牌文化的脉络始终在传承,石牌人善于经商的基因始终在延续,如今,石牌豆腐遍布全国,走向世界,便是石牌人善于经商的例证之一。“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比不过石牌一痴汉”这一流传荆钟的俗语并非贬语,而是褒奖石牌人的聪明。

让我们祝愿石牌古城再显昔日的繁荣昌盛!祝愿聪明的石牌人把石牌文化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0

回帖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19: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牌古城.jpg

从卫视图上看石牌镇地脉源之荆门西北圣境山主峰真武观,一脉东下,蜿如游龙,腾入汉江,襟带三湖,中国古代带“阳”的地名,南必有水,即水北为阳。如洛阳,据洛水之阳。益阳,据益水之阳。建阳,据建水之阳。而当今玉阳山下之当阳位于沮水之南,岂能称阳,故宋开宝中(公元555年前后)才称“当阳”。从卫视图看历史上的古城一脉直入汉水,南部有长12公里,宽11公里为浩浩湖泊(见附图),按中国古代风水学评析,石牌古城独据水北之高,正当阳地,“当阳”名符其实,古“当阳”名由此而生。至于荆门城南当阳、袁集当阳、育溪当阳、今玉阳山下之当阳,均由石牌古当阳西徒之名也。《水经注》:“沮水又东南迳当阳县故城北,城因冈为阻。其故城在东百四十里,谓之东城。”石牌古城刚好距今当阳城一百四十里。石牌古城为今当阳东城古当阳无疑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4-24 03:02 , Processed in 0.0882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