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5|回复: 0

赞美辛勤劳作的“豆腐”夫妻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0

回帖

6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3
发表于 2023-3-6 16: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腐!豆腐!豆腐!…”每当听到这亲切熟悉的“卖豆腐”的吆喝声!我都会想起50多年前的上个世纪在家乡松辽平原小时候的往事。

那个时候啊,每天的清晨,以至上午…在家乡的房前屋后的街面上,时常会听到推或骑着车子“卖豆腐”的大爷或个别也有年纪稍大些女士的叫卖声……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都会和我说“今天吃新鲜豆腐吧,你去买两块……

不知不觉,我早已经从原松辽平原的一座县城来到了省城工作,现实生活中吃豆腐都是去早市,或去街大超市里面购买……

而今天我要说的是,现在哈尔滨市松北区松浦大桥北端(糖厂社区)公交车站附近,每天上午6至11点,下午2至5点之间,一处“三轮车豆腐摊”总是忙个不停。只见一名大约五十岁配扎着劳动围裙的高个子女士,熟练的为前来购买豆腐的顾客们盛装忙活着…

每当临近10:30分,时常还会有一位年纪相仿的男士也来帮助卖豆腐。经询问:这是一对两年前来自于哈市宾县农村的姜姓师傅和他的爱人,在哈尔滨松北松花江畔租住在松浦镇沙坨子村开办豆腐坊的劳动成果展示。

据考证,豆腐起源于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相传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7至前122年)的母亲喜欢吃黄豆,其母亲在一次病后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让人将黄豆磨成粉,怕粉太干,便冲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儿淡,便再放入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的东西,也就是豆花,这就是最早时期的豆腐。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它的制作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做豆腐的师傅每天都是半夜就得起床,开始一天的辛勤劳作。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誉。2014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宋朝著名诗人朱熹诗曰:“种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关于豆腐的制作方法,在明代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有不少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豆腐的快速制法和凝固剂的使用作了详细阐述:“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破碎、去渣、蒸煮,以盐卤汁或山矾汁或酸醋淀,就釜收入。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气味甘咸寒”。盐卤汁就是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等成分的浓缩溶液;山矾汁是含重水盐类的矿物,如钾矾等;石膏是含水硫酸钙;酸醋是食用醋。现今这些凝固剂的大部分仍然沿用。明代吴氏的《墨娥山录》中有:“凡做豆腐,每黄豆一升,入绿豆一合,用卤水点就,煮时甚筋韧,秘之又秘”。意思是:在做豆腐时,在黄豆中加入十分之一的绿豆,做出来的豆腐特别有韧性。这也是我们现在值得借鉴和研究的。明代诗人苏秉衡写的《豆腐诗》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诗中对豆腐的发明、制法、特色和食俗予以简明、灵活、形象的描绘,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耐人寻味。据宋初陶谷的《清异录》中有关豆腐的最早记载:“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说的是豆腐的营养价值。在如今现实生活中,以豆腐作为一种优质的主要食材原料,承担着许多菜肴的重担,备受人们喜爱。豆腐以他那白嫩、柔软、细腻,入口即融化的美味,让人们流连忘返,百吃不厌。

正如生活中所记载的,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所吃的豆腐都是如姜师傅和他爱人,靠着辛勤劳动为我们千家万户,做出供应了每天需用的新鲜白嫩的大豆腐,充实满足了我们新时代的幸福生活。由此,我们赞美那些辛勤劳作的千千万万家的“做豆腐夫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4-24 17:53 , Processed in 0.2248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