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03|回复: 1

[千年古镇] 石牌街名历史考略

[复制链接]

65

主题

13

回帖

156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64
发表于 2018-6-30 0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街名—石牌的历史
孙泽科



石牌之兴,兴于陕商。

陕商之兴,兴于“输粮换(盐)引”“纳马易茶”。

元亡明兴后,蒙元势力逐渐退于北方,史称“北元”。

明洪武年间,沿北部边陲置“九边重镇”,修城筑墙,置以重兵,镇守北方,以保境安民,拱卫中原。其中延绥(榆林)、宁夏、固原、甘肃四镇归陕西布政司节制。

朝廷实行“食盐开中”,改革军事供给制度,陕人输粮纳马给军队,换取盐(引)茶 ,由此发迹,成为富甲一方的“陕商”。

陕商盐之供给地扬州,为陕商的根据地,茶地在湖南、湖北南部一带,汉江是其运输中枢。

石牌地处陕商之道的中段,位于两河(汉江、竹陂河)的交汇处,有天然的靠泊良港(严港),并有大宗货物(粮食、窑货)外运,陕商云集。建有陕西会馆一座,现馆已毁,建于何年,不可考证。依陕商发展历史推断,至迟在明朝中期之前。石牌的发展鼎盛也在这个时期,其街道格局基本形成,街名也由此衍化而生。

明亡入清,“扬州十日”,陕商惨遭灭顶之灾,加之徽商的挤兑,朝廷的打压,陕商“弃淮入川”,茶业贸易渐由晋商所取代,陕商也渐次退出石牌了。

汉口的兴起,汉江的东移,大港(竹陂河)的南迁,陕商的退出,石牌的繁盛和商埠的作用也日渐式微了。

陕商一走,空留其街,时间一长,不知其名。

悲哉!枉也!

1、陕西会馆:在现石牌粮管所处。馆已毁,建于何年,不可考。依陕商发展的历史推断,至迟在明朝中期之前。它集住宿、餐饮、娱乐、议事于一体,是陕商“抱团取暖”的地方。

凡建会馆的地方,其商帮必具一定规模,可想而知,当时石牌,陕商已有相当人数和经济实力。

2、老陕街(非“老山街”“ 山街”等):老陕者,陕西人自谓也。一些人以贩盐贩茶等发家,行走于各地,开店经商,常在商铺名号前以“老陕”冠之,如老陕盐铺、老陕泡馍店、老陕药材等,其街名也由此衍化而生。现在的四川自贡、康定(打箭炉)一带,还有“老陕街”之名遗存。

3、撒拉街(非“杉楠街”):“撒拉”回子,古代“回回”的一支,自称“撒拉儿”,亦称“沙剌”“萨喇”等,信伊斯兰教,居于现甘肃东部、宁夏等地,明代同属陕省,养马牧羊,以马换茶。工匠颇多,多为金银、铜锡、铁、皮匠等,往往聚族而居,1954年民族认定为撒拉族。此街当时多为撒拉人居住得名。

4、药王街:建有药王庙得名。时代、地域的不同,药王所指亦不同。这里的药王,即孙思邈,唐代陕西人,在朝廷为官多年,道士,擅长医术,后隐居终南山,活了一百多岁,被陕西人尊为“医神”,建祠供奉。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

5、医街(非“衣街”):陕商回程(到盐茶地)带来了大量的皮货、山货、中药材等,特别是秦岭、终南山的药材是大宗商品,质地上乘,最为有名,在此问医开药,建店销售,医药一条街。得名和汉口的药帮巷有点相似。

6、司门口(非“寺门口”“狮门口”等):明清时,朝廷在一些通衢津要、贸易市镇、人口流动多的地方由县设派出机构—巡检司,派官吏驻守,管理其治安、政务、税务等。石牌明朝中叶之前属荆门,嘉靖十八年,“暨天子龙飞,易安陆为承天,拨望马(包括石牌)隶钟祥,而地遂为县辖”《上贞观重修屏壁记》,清有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分驻于此,兼管水利事。“衙门”变大了,但仍为巡检司一级,只是巡检司门口更加热闹了。

此外,还有阊门、肖堤、熊堤、严港、王家港等,都反映了石牌的历史传承和地质变迁,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阊门:

东街的阊门,有人把它说成“天门”,简直神了,此处无“天”,怎称“天门”?好像与神话故事有关了!

阊,《说文解字》曰:“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这是汉代的意思,后来词义发展了,“阊阖”合用,则为神话中的天门。《集韵》则云:“鼞或阊,鼓声也”。《辞海》直接说见“阊阖”(即传说中的天门);又说“通‘闛’,鼓声”。

此处的阊门,为一衖门,上置大鼓(拟声代鼓)。为防盗匪,各街口都设有关门,分别把守。阊门是这一带的中心,遇有急事,击鼓传声,相互照应,彼此联络,进行支援。

古人的文字游戏,弄得今人不知所云,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

回帖

5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2
发表于 2018-6-30 10: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牌社区书记:周志强

鉴于最近转发的孙老师对石牌历史的文章,可能有人不一定认同,特作如下说明。石牌历史渊远流长,长达两千多年。但是由于战火、水害、朝代更替出现了很多断层,石牌历史也没有完整记录,留下的都是历史片段。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和发动,现在有很多石牌老人,还有外地学者教授都开始对石牌历史沿革考证产生兴趣,也发表了不少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作品。比如武大研究生的毕业调查论文、武大伍教授团队、荆门民俗专家李勋明会长,还有如伶俜、小宋、衣街老人等在此非常感谢大家对石牌的热爱和为之付出的辛勤工作。当然这些文章也意见不一,存在争议。不过历史考证都是在争议和史证和实证、理证的基础上由分散争论后达到统一的过程!故当我们读这些文章是也要分清每篇文章所考证的历史年代是否相同,因为不同的年代会有不同的意义。同时我想说明一下,不管理论依据和考证是否专业,都表达了一种对石牌的深厚情谊,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感恩。所以要保持一种相互学习、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心态来面对。相信有更多人来参与讨论和考证,石牌的历史断层有望得到完善,石牌文化振兴前途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5-3 06:51 , Processed in 0.0850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