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0|回复: 0

[石牌文艺] 难忘乡愁一一情醉石牌棉花厂(1/4)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22

回帖

92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28
发表于 2018-7-17 13: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情未了

2012年金桂十月,瓜果飘香,秋阳高照莫愁湖。在临湖宾馆里,由肖乃金,邱启鑫、蒋合琴夫妇,罗官圣,高明贵等同志倡议,来自全省各地,曾经在石牌棉花收购加工厂工作过,而且已是十几年、几十年未见面的老同事们在这里相聚。他们或久久地握手,或热烈地相拥,或相互深情地问候。笑声、歌声、声震楼宇,同事爱、朋友意,情意缠绵,会上热烈而朴实地感人场面让与会者深深动容。一天的活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大家久久难忘。大家畅谈、饮酒、放歌、合影,充满无限地乐趣。

会上播放了由钟祥电视台代为拍摄记录下的石牌棉厂1993年厂庆30周年活动剪影资料帖子,真是让人陶醉其间。三十年沧桑巨变,曾经有过辉煌岁月的石牌棉厂如今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个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的石牌棉花人来说,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一生事业的起步,一辈子的情感牵挂!

本文是《情醉石牌棉花厂》,试图以回忆的形式再现当年棉花工作的业绩,给知道它的人一个念想,给关心它的人一个回报,记录它的人是一种感恩情结,不占房子不占地,花点时间不花钱,也不修饰词藻,更不装潢门面,石牌土话:“王龙巷子赶驴子一一直来直去”。

开篇之语,先将三十年厂庆时时任厂长高明贵先生在2012年10月4日《今生缘》同事聚会时的感言与朋友分享。

尊敬的老领导、老同事,兄弟姐妹们:

    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相聚在美丽的莫愁湖畔,回忆往事,共叙友情,心情无比激动,借此,向各位简谈感言。

    高空谁与上,常记秋情望,往事已成古,恍如在梦中。

    我们管经用汗水浇过的绿地,用双手双肩垒起过的银山,用心血倾注过企业,用友谊携手共建缘分。相遇是缘,缘是天意,分是人为,知己是深交,缘分是久久长长地相聚。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无论是过去或将来,我们手牵手,心连心。

    秋日依旧气爽澄澄,纸墨依旧飘香淡淡,我们用心牵挂,我们用笔墨素笺传意。由于各种原因,石牌棉花收购加工厂顺乎历史应变,姓名已改,性质己变,我们无悔。但我们同仁同事的友谊,朋友的思念与信任不会变。你在想我,我在念你!

    不管是追溯到1963年旧体制下同组建站(厂),还是回忆1993年庆祝建厂30周年活动,企业一步步发展,时时都倾注了曾经在这个企业工作过的元老、同事的重视与关怀,事事体现着你们的厚爱与温暖。由于工作需要,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棉花工作者被党组织委以重任,担任起更高更重要的工作,有的同志因各种原因调离企业,成了新单位的中坚骨干。当初我们分别时,多么难舍!现在回忆那些往事更是十分高兴与感慨。

    方田拾绿,默默耕耘,蓦然回首,亦是匆匆。如今我们与企业挥手作别,尽管是那样不舍,尽管是那样依恋,但我们坚信,历史不会忘记,同事不会忘记,企业历程的艰难,曾经的灿烂辉煌。几十年,我们同甘共苦共忧乐,为企业的建设发展,我们脚印相连,身影相伴,尽心竭力,问心无愧。如今我们各自一方仍相知相慰,更为我们的现在及明天更健康快乐,成功幸福而咏叹!

    今天我们相聚,看人人脸上荡漾着春风般地温情,是那样亲热,那样深情,那样幸福,那样不舍,大家流连忘返!

    有一种植物,没有叶没有根,只有茎,叫无根藤,名曰无根,其实处处有根,处处吸收养分,蓬勃发展。我们分别了,但我们所有创业、守业、择业者的心目中生根,并从中汲取丰富地营养,以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地明天。回忆美好地往事会激励我们追求健康、快乐、幸福的未来!

    谢谢!

高明贵 2012年10月4日


以下我分七个小节分叙这段渐行渐远的棉厂往事,并请《石牌门户网》分四期制作公开发表。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机构变迁及领导更迭
第三节  棉花经营政策性强
第四节  棉花加工及储存
第五节  企业人事及福利
第六节  被淡忘的历史
第七节  沉痛教训


第一节   概  述

石牌棉花收购加工厂是一个集收购加工于一体的地方商贸企业,隶属市棉花公司、市供銷合作社管辖,集体经济性质,企业所须运营流动资金全由金融部门提供支持,这应该是国家特许的政策,因为企业几乎不为资金犯难过。

石牌棉花厂担负石牌镇辖区内27个村(组),13000余户及分散产区2万多亩农田的棉花购、加、销业务,加工成包定型的棉花及副产品主要运往武汉,沙市,宜昌,襄阳,胡集棉花火车转运站销往各地纺纱厂,精制棉(短绒)厂,在棉花滞销时也曾自行推销到四川、云南等地用棉企业。

石牌地处汉江中下游,在历史上曾有“小汉口”之称,石牌镇政府所在地距钟祥城区约25公里,距荆门城中心35公里。东临汉江(又称襄河,习惯喊大河)与原始大柴湖(现称柴湖镇,过去知道最多的是中心集)隔江遥望,西是皮集、贺集(如今有彭墩村为全国最美乡村之一)丘陵地带与荆门东宝区交界,北与冷水镇文集镇毗邻,南和沙洋县沈集镇、马良农场接壤。石牌镇辖区内有幸福河、竹皮河横贯其中,是一个盛产粮、棉、油物产丰富的半平原丘陵地带。棉花主产区集中在自然形成的沿汉江、幸福河、竹皮河的王龙、李集、南湖片区的滩涂地区。

石牌是千年古镇,一直是商贸集聚之地,原荆门、柴湖中心集、塘港、冷水、马良的部分老百姓都有到石牌来进行商品交易的习惯。历史上经营棉花、土纱、土布就有十来个商家。早在清朝年间,石牌商人刘大顺花行就闻名千里之外,后来又相继有张同康,吴丹清等几家经营土纱、黄纱等。他们与汉口钱顺仁(钱家与日本井洋行挂勾),瑞昌仁(与美孚行挂勾),内与源兴恒当地大商号挂勾经营,形成体系。在当地低价收购棉花,黄丝运往汉口高价销售,又从汉口将“洋纱”、“洋布”等洋货运回本地销售从而牟利。

解放前当地农村亩产皮棉只在20市斤,且品质低劣,那时年年水患灾害不断,每遇收获时节有可能阴雨连绵,频发水灾,农田有可能朵辮难收,棉农缺衣少食,挨冻受饿是常事,种田苦,农民苦!

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促进棉花生产,满足国家工业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需要,颁布一系列有关政策,一是采取多方面措施如兴修水利工程,确保旱涝丰收,二是实行计划种植,扩大棉田面积,三是改革耕作方法推广新式农耕具,防虫治病,四是不断培育新品种,优化品质,提高单产总产增加棉农收入。这些有力措施就使解放初期棉田面积三千亩,单产二三十斤,发展到棉田面积二万亩,单产皮棉逐步增加到百公斤以上。农民种棉积极性高涨,为棉花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样带来保障。棉农打了翻身仗,才有了棉花企业的兴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5-18 11:51 , Processed in 0.0849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